济南市优质小麦产业联盟揭牌成立
4月29日,在济南市多家种植合作社及相关企业的积极倡议下,济南市优质小麦产业联盟在槐荫区揭牌成立。该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济南市优质麦产业迈出了关键一步。

联盟将通过整合种植、加工、销售、科研等全链条资源,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推动技术共享与品牌共建,助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为济南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活动现场,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副站长李栋、济南市农技中心主任赵传庆共同为济南市优质小麦产业联盟揭牌。
长期以来,济南市立足资源禀赋,深耕小麦全产业链发展,培育了济南17、济麦44等多个突破性优质品种和鲁研、民天等多家龙头企业,形成了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集群,为全省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作为黄淮海优质强筋冬小麦主产区之一,据统计,近几年济南市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已达60万-70万亩,占全市小麦总面积的20%左右,但产业链各环节仍存在品种推广滞后、产销对接不畅、规模化程度不足等问题。

“此次优质小麦产业联盟的成立,既是济南市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的创新性实践,对促进区域农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副站长李栋说。
会上,联盟理事长单位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向大会报告联盟组建情况及下一步深化产销对接相关工作。会上还对优质小麦产业联盟进行了任命、揭牌、颁证,成员单位代表围绕联盟发展、技术合作、产销对接等探讨交流,立足优质小麦产研加销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紧密衔接开展了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

记者获悉,该联盟由济南市从事优质小麦种植、加工、销售、科研及相关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科研机构等自愿结成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联盟共有成员单位31家,其中育种企业2家,种植合作社11家,种子生产销售企业11家,社会化服务组织2家,粮食购销企业3家、面粉加工企业2家,成员覆盖科研、种植、加工、购销、社会化服务等全产业链主体。下一步,联盟将以产销对接为核心,强化资源整合与品牌赋能,为济南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样板。

联盟揭牌成立后,山东黎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山东金沙河面业有限公司、济南市希希农业有限公司与种植大户、平阴县孝直镇丰沃家庭农场与种植户签订收购协议。省市县农业农村系统相关人员、济南市农业产业协会、17家优质小麦产业联盟成员等40余人参加。
记者从现场获悉,联盟成立后,将以产销直供、平台搭建、品牌建设等为突破口,重点开展三项工作。一是拓展产销直供通道。支持、协调大型面粉加工企业在商河、章丘等主产区建设优质强筋、中强筋小麦直供基地,减少流通环节;推动优质小麦种植主体与加工企业签订长期购销协议,保障优质优价。二是搭建四大平台。依托市级农作物品种展示示范项目,开展品种比较试验,推广优质强筋、中强筋新品种,搭建品种展示平台;联合科研机构优化配套栽培技术,组织相关专家深入生产一线进行技术指导,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定期举办展销会、经贸洽谈会,组织种植合作社、种业企业实地考察,搭建产销对接平台;通过微信群、官方网站实时发布市场行情、技术动态及政策信息,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三是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打造“济南市优质强筋、中强筋小麦”统一区域品牌,制定统一质量标准;重点对接省内外大型面粉加工企业。四是完善联盟运行机制:每季度召开理事会议,协调产业链利益分配,解决成员诉求;定期评估成员履约情况,吸纳优质新成员;联合相关单位申报各级产业化项目资金,支持联盟活动。

“希望联盟旗下的种植户、种子企业、面粉加工企业等能够打破壁垒,以推广优良品种、完善高产技术、深化产销对接及打造区域品牌为抓手,加强技术交流与产销合作,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体,推动产业绿色化、智能化升级。”济南市农技中心主任赵传庆说。
记者:王倩 通讯员:魏海刚 编辑:刘雨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