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经济开局良好 “三驾马车”拉动有力
4月24日,成都经济“一季报”出炉——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30.3亿元、增长6.0%,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6、0.5个百分点。
如何看待这份“一季报”成绩单?经济增长背后有哪些动能支撑?对此,成都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从供给侧看,产业动能较快提升,第一产、第二产、第三产分别增长2.0%、5.8%、6.1%,较去年同期提升1.0、1.5、0.8个百分点。从需求侧看,“三驾马车”拉动有力,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8.1%、6.0%、11.9%,较去年同期提升1.3、3.3、5.0个百分点。
一是深入推进“立园满园”,产业增长支撑有力。夯实资源要素保障,依托“园区通”下沉一线服务企业,积极开展供需对接活动,建成各类服务中心66个,保障园区用地需求7628亩,推动建设供应链服务站26个。狠抓项目招引促建,组建成都招商中心,打造“投资成都”AI招商平台,新引进国星宇航等重大项目319个;强化要素保障加快项目建设,一季度国省级园区平均投资增长20.5%,市级园区平均投资增长23.3%。帮助电子信息企业抢订单拓市场,服务龙头车企新车型爬产上量,推进新型材料、先进能源应用示范、技术创新,加大绿色食品品牌培育,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较去年同期提升4.2个百分点。深入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服务软件、科研等重点行业企业稳增长,一季度全市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长9.2%。
二是全力扩消费促投资,国内需求持续回暖。大力实施提振消费行动,落实落细“以旧换新”加力扩围,持续开展汽车消费奖励,一季度限上社消零增长7.4%,较去年同期提升5.8个百分点,其中100家重点商贸企业零售额增长8.1%,汽车零售额增长2.9%。加速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面对面”综合调度重大项目,做好招引项目签约移交、开工竣工、见税达产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项目早投快建、落地见效,一季度936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976.5亿元、超时序进度3.9个百分点。
三是积极开展“进解优促”,市场信心不断增强。统筹用好政企联络群、“民企之声”,办好“蓉易见”互动交流活动,推行企业问题诉求“啄木鸟”直报办理,全市净增涉税市场主体(5.5万户),增长36.6%,企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13.7%。依托民营经济促进中心(场景创新促进中心),常态化滚动发布场景机会清单,加速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规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10.0%,限上民营企业零售额增长11.2%,规上民营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0.3%,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四是大力推进科产融合,新动能持续壮大。加快建设重大创新平台,积极构建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国家实验室成果转化基地一期基本建成,成都科创岛创新转化服务区全面呈现,新认定省级中试研发平台12个、市级中试平台和概念验证中心44个,“科创天府·智汇蓉城”成果对接合作超100项。新兴产品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智能手表产量分别增长409.1%、100.3%、90.8%;新兴产业增势强劲,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6%、高技术服务业营收增长12.4%。
五是切实强化民生保障,守稳兜牢安全底线。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开展各类招聘活动1032场,新增城镇就业9.5万人。拓宽居民增收渠道,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0%和6.1%。做好商品保供稳价,CPI累计增长0.5%、物价水平总体稳定。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刘泰山